“大型机”究竟是什么?
“大型机”——也许你在影视、资料片中常听到这个词,它是一个能存储和保护大量数据,尤其是敏感数据的平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大型机就是一台嗡嗡作响的大型机器,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全年无休地处理着政府、商业、制造业和其他主要行业的海量信息。
大型机的名字来自于它的组成方式:这个机器的所有进程单元、通信单元等都装在一个金属框架里,Main computer被放到了Frame中,因而被叫做 MainFrame,也就是“大型机”。
但大型机是如何诞生的?有着怎样的进化历史?谁是业内先锋?有哪些公司曾经并直到如今依然参与其中?
大型机计算的历史
在我们拥有今天的大型机之前,人们对数据和信息处理进步的追求始于1942年建立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其后是Mark I、BINAC、Whirlwind和UNIVAC(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于1951年交付给美国人口普查局,被认为是第一批批量生产的计算机。它的中央主体相当于一个车库的大小(14英尺*8英尺*8.5英尺),其真空管会产生巨大的热量,所以需要不断地通过大容量的冷冻水和鼓风机空调系统进行冷却。
在UNIVAC之后, IBM进入版图,在1952年引入的第一代大型机–IBM 701,开创了IBM 700系列计算机的先河。它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实验室中诞生,被认为是第一个用于解决复杂的科学、工程和商业问题的大型商用计算机系统。有时它也被称为“国防计算器”,它将每秒的加法和减法量从每秒11,000次增加到每秒16,000次。
在1959年,IBM推出了第二代计算机 IBM 1401 – 一个全晶体管化的数据处理系统,将小型企业也可以使用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功能放置其中。
不久后,在1964年,IBM大胆调整方向并推出第三代计算机–System/360。IBM投资50亿美元用于这一采用新架构的产品,在数据处理和性能兼容方面都有独到设计。
接下来,你也许已经了解,上世纪七十年代,System/370的虚拟存储得到发展;90年代,OS / 390兼容了Y2K;再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z系列主机。
COBOL起源
与上世纪五十年代优化大型机性能并行的愿望是,能有一种在大多数制造商之间“通用”或兼容的编程语言。通过计算机行业、主要大学和美国政府的共同努力,1959年,在数据系统语言会议(CODASYL)上推出了COBOL。COBOL开发耗时六个月,主要用于开发面向文件的业务应用程序,而非用于系统程序或科学应用程序的编写。
虽然COBOL语言简单,具有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但COBOL本身是非常冗长的,有非常严格的格式要求,主要的COBOL程序通常被要求要包含超过一百万行的代码。
尽管在构建这些包含了一百多万行COBOL代码的应用程序上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它们的存在是长期的,并且至今依然是许多金融机构IT基础设施中的“主干”。根据Gartner集团的一份报告统计,1997年,世界上大约有3000亿行计算机代码正在使用。其中,2400亿行(约80%)为COBOL代码,其余的计算机语言代码加在一起才占到20%(600亿行)。
大型机正被遗忘?
尽管大型机使用普及,用户基础广泛,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很多客户端服务器专家预测,大型机将走向没落直至消亡。行业专家Stewart Alsop在1991年预测:“……最后一台大型机将于1996年3月15日消亡”,就如同侏罗纪时期的事物一样被遗忘。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4年,IBM庆祝了大型机的40岁生日,在接下来的一年,以超过10亿美元投资研发z9,z系列中的最新一代。2009年,z系统上的Linux被推出,一个真正开放的操作环境得以实现;2014年,也就是在大型机50周年庆典过后,IBM发布了z13企业服务器,以应对不断发展的移动技术、数据分析和云计算。
大型机和 COBOL存在的原因
为什么大型机和 COBOL依然在坚守?
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平台而言,大型机一直保持了其传统的优势——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目前,据Micro Focus估计,在大型企业中,COBOL仍占所有计算机交易和业务数据处理的70-75%。
COBOL的替代者?
为什么不能是C++、Java、J2EE这些语言呢?
因为,COBOL可以实现许多其他编程语言不容易或不能完成的事情。包括:访问索引顺序文件、产生格式化的数字输出、在伪会话交互环境中运行、访问分层和网络数据库、处理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文件,等等。除此之外,其他语言没有“记录”的概念,而这对业务应用程序非常重要,这也是COBOL区别于其他编程语言的重要一点。因此,C++、Java、Visual Basic等开发语言无法取代COBOL或与COBOL竞逐。
更何况,诸如处理大文件、生成格式化报告、为一个业务应用的数以百计的并发内部用户提供在线交易接口等,对于COBOL来说,只是一点皮毛。这也是COBOL 中“B”所代表的含义——商业。
迁移问题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像Micro Focus和Sun这样的公司现在提供了迁移技术,可以模拟大型机环境,使应用程序脱离主机,但执行迁移时不必进行完全重写,从而避免了巨大的人力成本。 (想象一下,今天生产的COBOL估计有210亿行,并且还在增长!)
当然,对于大型机可能被取代的担忧,可能还源于这几个原因:主机硬件成本、COBOL技能的可用性下降、集成的价格。
但是也可以观察到,1000MIPS(每秒百万指令)的主机平台正在迅速地被侵蚀,那些原本相对于非主机平台的传统优势,如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已不再明显。这种情况下,具有极高硬件成本的大型机,很难与价格低廉10倍的英特尔、AMD相抗衡。因此,如果说500 MIPS的大型机将在未来的五年内成为明日黄花,也不足为奇。当然,计算量达到4,000+ MIPS的大型机,则应另当别论。
尽管那些使用主机系统的公司CIO们会考察可以平衡IT费用、风险和创新的战略,但是他们仍然认为,在当前阶段收益大于成本。
技能危机
对于COBOL还有“技能危机”这一说法,也就是说,由于技能基础的减少,COBOL的发展将陷入停顿。然而,我们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短缺,因为COBOL开发量的减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COBOL开发人员数量下降带来的影响。
不管怎样,长远看来,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要知道,自去年开始到2020年,老一代COBOL开发人员将陆续离开工作岗位。
大型机的未来
将基于大型机的应用程序与分布式应用程序相结合,的确太昂贵、太复杂。尽管这个观点仍然是业界的一个共识,但是IBM正在引入新的更好的技术,使独立软件厂商(ISV)的经典应用或基于Java的应用程序,能够轻松地运用于大型机平台上。
综合这些所有因素考虑,仍能得出一个不争的结论,即使使用500 MIPS(甚至1000 MIPS)大型机的公司已经准备迁移到非主机平台,那些使用较大主机的公司的数量在未来几年仍然会实现增长。
此外,最新发布的z13只说明IBM承诺支持其现有的客户,因此,可以看到大型机平台的长远未来。
华钦科技和大型机人才培养
华钦科技,作为全球IT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于2005年在中国成立,使命之一就是为金融机构寻找优秀的IT人才,提供有潜力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很早就看到了这一领域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国内高校并没有明确的大型机培训项目,华钦科技专门提供一个平台,用真实主机编程环境来帮助高校实训。例如,学员能够使用实际的TSO ID登录主机,并编译他们的程序,就像他们在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环境中做的那样。
刚开始的时候,第一批毕业生只有12名。然而,在过去的10年间,华钦科技通过与全球各大高校和金融机构合作,已经有5000名技术人才通过实习计划,为培训和调配人才提供持续的“供应”。
华钦虚拟银行实训系统(CLB)
但华钦科技没有停下脚步。
由于深刻了解到学员需要的不只是编程基础,还应具备银行和金融机构都适用以及实用所需的技能,华钦科技独立设计了模块化专用平台——华钦虚拟银行,模拟真实世界的银行系统,从而为培训金融IT专业人员创造了一个技术环境。
华钦虚拟银行培训平台不是一个理论课程,而是真实的系统。自动取款机也可以连接并使用。它结合了大型机、在线网络、移动端、后台、中间件和前台的技术,满足一个完整的银行IT人才培训在技术、项目和业务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全部需求,并提供个人和团队在分析业务需求和实施技术解决方案的实际能力的锻炼。
事实上,这样一个完整的银行技术培训平台,也将解决银行和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技能差距。
更重要的是,华钦虚拟银行可以部署在客户的数据中心,或华钦科技自己的数据中心。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用全权控制的许可模式来构建系统,或者有安全性来试用系统,而不会对您自己的设备或网络造成风险,并且仅需支付SaaS模型的用户使用费。
结论
因此,不必担心大型机未来的发展。
需求继续存在,领先的技术培训平台随时待命,潜在人才不可限量,正源源不断地接受磨练,并投入到推陈出新的金融技术世界中去。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