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愿景到布局:华钦科技助力金融企业实现应用现代化、超越敏捷、核心归“0” 的数字化转型
华钦科技集团公司(纳斯达克代码:CLPS,以下简称”华钦科技”)近日出席在中国上海浦东举办,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数字经济发展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MSE(软件工程硕士)校友会联合主办的金融科技论坛。会上,华钦科技高级副总裁孙经伟先生就金融企业如何发挥科技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议题做出深度解读。
金融科技愿景渐显,实现数字原生金融
从科技应用的演进来看,金融IT架构与技术流程朝着更加快速和敏捷的方向不断发展,可分为IT 1.0、IT 2.0和IT 3.0三个时代。如今,大部分金融企业处于在X86架构下以敏捷方式进行项目和技术管理的IT 2.0,但同时,一些外资金融仍停留在以大型机或中型机等物理架构部署的IT 1.0,也有一些技术领先的金融企业已进入到应用云原生基础架构和敏捷DevOps开发实现微服务管理的IT 3.0。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是否止步于此?对此,华钦科技高级副总裁孙经伟先生认为,对于金融企业,“数字化”意味着能够随着外部竞争而不断强化的原生力量;作为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目标是最终为金融企业实现“数字原生金融”。
为金融企业构建数字原生能力,不是简单地将新技术进行套用,而应当使金融行业特殊性和企业个体差异性都得到良好适应。对此,孙经伟先生举例说明,考虑到金融行业对于安全的高度重视,华钦科技把安全相关规范应用到DevOps过程中,实现“DevSecOps”;针对金融系统中应用较少被其他系统调用而发挥不出微服务特性,华钦科技提倡为金融企业构建服务原子化和服务能力集市,并提出“服务桥”概念,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和策略,让微服务快速灵活地实现跨应用对外输出。
重重困难与顾虑,转变观念是解药
尽管数字原生在打造自身特色、提升业务方面展现出一派诱人的美好图景,但金融企业在迫切渴望先进科技的同时,又对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产出存在怀疑,进而陷入到对同业的观望,数字化推进面临诸多困难与顾虑。
孙经伟先生认为,造成这样的踌躇局面,一方面是缺乏能够统筹全局的IT服务厂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自身IT技术架构和产研能力存在不自信,而这样的不自信又是源于不够灵活敏捷的技术架构和管理方式。
“技术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而金融的业务却没有太多的变化。由此而言,金融科技的使命不应是把原本的金融业务科技化,而代表着科技部门起到更多引领作用。”对此,孙经伟先生建议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将科技部门从“成本中心”改变为“价值中心”,设立专属团队对新技术先行先试是很好的做法。对于金融企业组建科技团队的方式,他建议采用 “自研+外包”,通过结合开源让其选择有一定的灵活性。
核心归“0”,是未雨绸缪,还是迫在眉睫?
以“敏捷、开放”为特征的数字原生金融,目的是使金融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抢占市场。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逐渐从提升竞争力的“备选项”,成为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
以正在进入快车道的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为例,数字人民币作为加密电子货币,主要用于小额零售高频业务场景,基于其定向、可回收、可溯源的一些特性,未来可能与消费场景之外的私人银行、对公银行打通,甚至与信贷、保险、证券、三农等更加丰富的场景做链接。当数字人民币突破M0,向M1、M2贯穿时,金融行业将成为这场盛宴的主角,但同时又对银行系统的高并发及场景化能力提出颠覆传统、甚至超越敏捷的要求。
对此,孙经伟先生给出了不容忽视的力证:“华钦科技与一家国有银行合作推广数字人民币,给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最低要求是10万TPS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同时覆盖包括数字人民币食堂、数字人民币商城等5万多个场景,更不用说随着生态铺开,未来还要灵活应对各类临时性事务,这么大的场景量和交易量要与银行服务去做链接,如果没有开放的架构和敏捷的数字原生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反过来说,正因为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谁最先打造数字化能力、最快占领市场,谁才能够拥有话语权。”
金融机构正在全面开启全新的数字金融时代,而技术架构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华钦科技正在通过海内外金融领域的合作实践,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智能营销、区块链、Web3.0等前沿技术与先进理念变革及具体业务场景相融合,为塑造数字原生金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Follow Us